泉城会计网 首页 行业动态 管理会计 考试信息 培训课程 财税知识 会计协会 机构介绍
当前位置: 首页 > 培训课程 > 会计实操

会计人的专属“强迫症”, 你中招了吗

发布时间:2024-07-22  【字体:



即便是100以内的加减法,也必须要用计算器得出答案。而且,要算两遍。这样工作的人,不一定是“九年义务教育漏网之鱼”,而可能是会计。

在某些传统的影视剧作品中,会计的形象总是围绕着谨慎、小心、古板等设立。这并不是会计人的本来面貌。这个群体实际上有着特殊的勤勉尽责形象。

支撑这个形象的,是会计人专属的“强迫症”。
“连环Q”


“打破砂锅问到底”,对于会计人,尤其是审计师而言,是一句褒奖的话。但老刘似乎“深受其害”。

老刘是张丽的审计客户。在前不久的企业年报审计中,老刘几乎每天都要面对张丽的“梦幻三连”——“所以呢?”“然后呢?”“到底是?”

对于细节和根源的“强迫性”追求,是张丽在审计生涯中经常陷入一种“无限循环”状态的主要原因。但这种“连环Q”在审计工作中不能避免。

中汇会计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赵亦飞告诉记者,对于客户的“解释”,审计师一定要进行深挖,直到能够确定业务的真实性。

更进一步,赵亦飞习惯说“证据”二字,即要求客户拿出证据来,直到这些证据和说法都能够对上,才会罢休。

对于绝大多数审计对象而言,这种连环追问将给人带来麻烦。

“我必须要向受到我‘毒害’最深的老刘和其他朋友道个歉。”张丽这样说。

这是她跳脱出审计师身份发自内心的想法。一旦回归到审计师的身份,张丽仍然会继续她的“连环Q”。这是绝大多数审计师必须完成的工作。职业特性和经济社会发展赋予审计师的职责,要求他们尽最大的努力,将勤勉尽责、诚实守信、不做假账的工作思路贯穿始终。

“我们喜欢刨根问底,对于任何事情一定要一直问,问到明明白白。这种特质确实已经带到了生活中,平时有什么事情也喜欢去问到根源,总问人家‘怎么回事’‘为啥’。”赵亦飞说。


原始凭证

如果说连续追问是属于会计人独有的气质,那么对原始凭证的“强迫性”积累和整理则为这份气质添加了一分憨厚的踏实。

王娟来自黑龙江省农业厅。在信息化尚不发达的年代,她家里的网费需要每个月跑到邮局缴纳。有一天,王娟收到了一条来自邮局的缴费通知单,提示她某年某月的网费一直拖欠。在经历过最开始的诧异之后,王娟认为问题并没有出在自己身上。她坚信邮局“搞错了”。

口说无凭。王娟需要材料和证据证明自己已经交过钱。因为“强迫症”,她在每次缴纳网费后,都会将收据整理并装订成册。在这些被装订得整整齐齐的册子中找到邮局通知单上的交费收据,对她而言是小事一桩。

第二天,她带着缴费的票据来到邮局,在说明来意后被引进财务室。在这张票据的帮助下,邮局财务人员很快在记账凭证里找到了一模一样的票据。这个小误会就这样被顺利地解决了。

在这个过程中,邮局财务人员问王娟的第一个问题是:“您,也是,会计?”王娟没有立刻回答,而是露出了笑容。这个笑容代表的答案是“你懂得”。

“财务人一眼就可以看出财务人。”这是一个独属于会计人的“玄学指南”。它有可能深埋在每一个会计人的心底。被用来“找朋友”时,往往可以让会计人的脸上闪过一丝不易被察觉的狡黠。

与这份“玄学指南”相伴的,是在积累和整理原始凭证的过程中,会计人心里永不磨灭的业务根基——记账。

中山香山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助理苏跃纯平时买东西一定会找老板要发票。这并不是目的,她往往会看着发票陷入某种“强迫性沉思”——成本如何核算?会计分录如何处理?

现在,她甚至开始对核酸检测报告单“下手”了——看着检测报告单,联想到存货的会计核算,思考它到底是按照先进先发法还是加权平均法核算。

将原始凭证记录为一张记账凭证是会计工作最重要的基础,也是“苏跃纯们”看到原始凭证的第一反应。每一位会计人的这种“第一反应”累积而成的集合,形成了经济、社会甚至是文化的历史脉络。


“我要再核对一下”

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当你刚走出家门不远,却总觉得自己没锁门,只有跑回来再次确认,心里才算踏实。

这种“总觉得门没关好”的感觉在财务工作中就变成了“总觉得数据不对”。

例如,很多普通人看到带着一串“0”的数字就会感到一阵“头大”,对于每天都要和无数“0”打交道的会计人来说,更是如履薄冰。因为这一串“0”不仅是数字,更是实实在在的货币,多算或漏算了一个“0”,便会造成十倍的差额,有可能从千万变成上亿。

“看到数字,我会先自动给它画上分位符,然后才能开始工作或者与他人探讨问题。”苏跃纯说。

挨骂事小,失责事大。这种对数字的高度敏感,让湖南省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资金管理专责张薇每次敲数字时总是小心翼翼,看到“0”特别多的金额总是心跳加速。这种敏感性也在不知不觉中从一串“0”延伸到了她对报告材料的表达逻辑、格式和错别字的挑剔。

就是在一串“0”的压迫感下,财务工作者养成了许多“强迫症”,不仅要对数据反复核对,也不能忍受格式不规范的数字和文字。

月底对账的时候,张薇每小时都要检查一次账户的实时余额,只有与科目汇总表余额一致才安心;每月第一天,她会醒得特别早,迫不及待地赶到公司打开电脑再次确认账实一致才踏实;在用Excel表格进行汇报时,她会反复检查表格引用的计数公式,确保数据无误;她还养成每天翻看日历的习惯,保证不会错过重要日期和节点性工作。

对数据反复检查、确认后,还会担心出现纰漏。这种“强迫症”对财务工作者来说,是习以为常的“甜蜜负担”,也是这份职业应有的严谨态度。


“完美主义者”

强迫症在医学上被解释为一类精神疾病。但是,工作和生活中的“强迫症”并未给会计人带来烦恼。

“这应该不属于强迫症吧,只是由于长期从事比较严谨的会计工作养成的一种习惯而已。职业强迫症应该是对自己不满意,习惯性地反省自己,过多重复某种行为或观点的一种现象。时间久了,愿意钻牛角尖。我感觉会计人员有时候追求完美,过于较真,但还不能算是职业的强迫症。”王娟的这段话说出了会计人的心声。

这些看似“强迫症”的行为,是会计人对本职工作负责的表现。于他们而言,这些“强迫症”让他们认真对待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做好每一个细节,就缓解了他们内心的焦虑。

重视逻辑,喜欢客观分析;擅长做计划,总是安排有序;有明确的时间观念,讨厌出现差错和偏差。他们更像是“完美主义者”。

对于这种“强迫症”,会计人并不排斥。在张薇眼中,这些“强迫症”让她变得更加细致,比如下车时会检查是否有物品遗落在车上,写作时文章主题更鲜明、逻辑更通顺,交流时把握重点让对方更清楚,等等。在赵亦飞看来,这种“强迫症”甚至能治好“拖延症”。

或许,每一个会计人对流程和结果的“强迫性极致追求”,正是会计改革与发展这座大厦拔地而起的坚实根基。


来源:《中国会计报》4月22日16版

编 辑:罗 莎


相关稿件

Copyright © 2019-2024 济南市历下区财务会计技术培训服务中心 版权所有
鲁ICP备2024060286号